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 新闻资讯 > 公司动态

环评人的自述分享

发布者:无锡市科泓环境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发布时间:2020-2-12 9:36:06 点击次数:1384 关闭
2003年踏出大学校门,在社会上飘荡了一年后,能够到现在这家环评单位工作,我感到非常的幸运,直到现在也依然感谢当初那些选择我的人。最初接触环评是在大学本科做毕业设计时,看到一本厚厚的环评报告书,里边满满的数据、公式、分析等等,我觉得环境影响评价真的是一个很有科技含量的东西。

到了这家甲级资质单位,我很快就进入状态,从基础的报告表开始做起,由于之前在大学里学的东西实在有限,所以开始都是参考同事以前做过的报告来依葫芦画瓢,之后是第一本报告书,之后又考了上岗证,每年都有机会参加各种培训,后来考上了环评工程师。相信大家都是这样走过来的。


入行伊始,有幸与上海某著名环评单位合作过一个环保部项目,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与我们闲聊,说起环评,他说“环评真不是人干的活儿”,当时的我刚刚考过了上岗证,对此不以为然
环评干了十五年了,做过的项目很多,类别很杂,我丝毫没有感到成熟(或者说是“成手”),反而越来觉得“环评真不是人干的活儿”这句话真是太准确了,而且没有更准确的说法了。
不可否认,环评制度创立之初是好的,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,“环评”已经渐渐背离了当初被创造时的纯真摸样。环评,不再是环保部门的“审批依据”,而是企业破坏环境的通行证
可能有些同行对此话不能赞同,因为环评报告明明可以提出要求,确保企业不破坏环境。
但这看似简单,其中的问题却很多。由于时间关系,以下只列举几点。
首先,环评不是政府行为,而是政府强制企业的行为,说白了,我们做环评是企业花钱,而不是政府。虽然环评工程师相继出台道德准则,但又有多少人恪守职业操守,又有多少人能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去做一本环评报告书。我们收企业的钱,为企业服务,为企业规避一些不易通过审批的环节。最后,我们每一本环评报告的结论都写着,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本项目可行。环评不再是审批的依据,而是沦为项目可行的依据!
其次,从大气导则修订,各种新导则相继出台,有些导则操作性较强,有些导则却非常笼统、难以实现,——以大气导则最为明显,导则没有按实际情况给出具体操作要求。结果就是:到了各地方环保部门,所有等级的项目全部按最严格的措施要求,无论项目规模怎样,全部要求......,这样难以操作的地方还有很多。同事们都戏言,一个大气导则的出台帮着气象局赚了一大笔钱,一个地下水导则的出台救活了一大批濒临倒闭的地勘院,一个土壤导则的出台又养活了一大批监测公司!
再次,我们评价的依据——环境保护标准,大家都是拿来就用,从没有怀疑过吗?我们做了这么多项目,每个项目都“达标”,为什么环境质量反而下降?我们曾信誓旦旦的说发展经济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,但是近年来,环境污染却日趋严重,环境问题“突显”,雾霾,垃圾围城,地表水、地下水水质,土壤中的重金属,环境风险事故。而这几年,正是环评如火如荼开展的几年。我们的环评真的把好第一关了吗?我觉得我们成了环境污染的帮凶!同时,我们的愚民政策还在继续,每年都要开环保工作总结大会,前些年总是听到“今年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比去年又增加了N天”,我当时就在想,一旦全年365天都是优良了这条政绩该怎么写啊,后来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,因为出台了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,一切推倒了重新开始计时!妙哉!
环评工作者聚在一起最常做的是就是——发牢骚,环评工作者的确是够“苦逼”的。在外人看来,我们从事的工作是很有科技含量的,收入也不菲。但实际上,我们做项目却背着几座大山的压力——委托单位、专家(尤其是伪专家)、评估中心、审批部门。我们经常加班加点的工作,甚至熬夜通宵,牺牲的是我们的健康,是我们的寿命。我们必须有一颗大心脏,承受各种各样的、突如其来的、毫无头绪的问题,甚至是刁难。我们没办法像其他人一样可以随时扔下手里的工作,出去旅旅游,到处走走看看,即使出门了我们也不敢把电话关机。
我刚刚结束了一个项目的专家评审会,自认为报告书各方面都很完善,也得到了本单位总工的肯定。但到了专家评审会还是被说的一无是处,而这些专家提出了问题却是自己也不能解答。专家怀疑工艺有缺陷,但又说不出具体哪个环节要补充,专家意见为重新核实;专家怀疑效率取值不对,但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是多少“可信”,专家意见为重新核实;专家说二甲胺嗅阈值不可能只有2.5,因为三甲胺味道都可大了,......对于这种问题,我只想说——我敢喝点白酒,但我绝不敢喝甲醇!
到了环保部门负责审批的都是公务员,公务员考试却不考专业知识,工作的时候难免出状况。例如一个LNG汽车加气站项目,审批的公务员问我“装车是气体还是液体,是否有气化工序?核实一下设备和工艺吧”,我觉得,如果你连这个都不知道的话,那真的就是“外行领导内行”了,难道这些基础知识也需要在环评报告里给您普及一下吗?
环评工作十五年了,记得前些年一个新来的同事问我这么多年没干够吗,当时感觉不明显,现在想想,真的是干够了。
同样苦逼的同行们,当你们和我一样郁闷的时候想想我最近的朋友圈——环评能干?
最后告诫想入行的朋友们——珍爱生命,远离环评。
谢谢大家看我吐槽!
后记:我们都年轻过,有梦想,有追求,想干一番事业,想为环境保护做一份贡献,但是越来越不是这样了,所以心里更加苦闷。不过,希望大家都乐观的向前,敢于否定一些项目。虽然有吐槽,有无奈,但是我也可以自豪的说,接过一个项目收了建设单位30万的环评费,但是报告书结论没有给出可行的结论,开了评审会,专家也否定了项目,退了环评费,心里很踏实。
看到大家评论这么多很开心,好多人说现在还干环评是为了生活,我也是这样,毕竟除了这个又不知道能干什么,北方人不像南方人那么能闯荡,这是事实,更何况早就过了而立之年,实在是不能说辞职就辞职的。
但是我想提醒大家的是,既然环评是为了生活,那就要好好生活,少一些加班,少为工作上的不顺心而苦恼,我们真的需要一颗“大心脏”,健康和快乐比什么都重要。也正是因为这个,有时发发牢骚也能缓解压力,未尝不是好事。
另外,想对新入行的同学说,我们单位以前有个老人说“做环评的人适合做环境管理”,这是非常正确的,因为环评几乎囊括了环境管理的方方面面,新入行的同学可以边干着环评边准备公务员,等你们考上公务员就不是“外行领导内行”了。www.kehonghuanbao.com
但是我觉得他也只是说了实话而已,正如好多朋友所说的那样,而且我也早知道很多东西是改变不了的,我们只能去改变我们能改变的。